新聞聯播天氣預報簡介

1980年7月7日,電視節目《新聞聯播天氣預報》誕生。由于緊跟著中國中央電視臺《新聞聯播》節目播出,因此被稱為“新聞聯播天氣預報”。
《天氣預報》節目領航式地開啟了公共氣象服務的先河。老百姓的出行、生活都與天氣息息相關,新聞聯播天氣預報的誕生為群眾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,受到老百姓的強烈關注。
播出時間
首播:CCTV-1/13 每晚19:32(《新聞聯播》結束后2分鐘左右廣告完并機播出,CCTV-7國防軍事頻道播出完《新聞聯播》后播出《軍事報道》,CCTV-7不播出,CCTV1香港版播無廣告版本),特殊時期延遲或停播及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除CCTV-4 中文國際頻道和CGTN 外語國際頻道等外宣頻道外,其他頻道全部并機播出,同時各省級衛視頻道或部分地方臺進行轉播。
重播:中國氣象頻道 每晚19:40(有時播無廣告版本)
播報城市
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(北京)、各直轄市、28個省(自治區)的省會(首府)城市、特別行政區(香港和澳門),計劃單列市(大連、青島、深圳、廈門、寧波)、經濟特區汕頭、革命老區延安和贛州、部分沿海開放城市(秦皇島、連云港)、桂林、三亞、雄安新區、高雄、三沙(南沙、中沙、西沙)和釣魚島,并重播北京。
最早的《天氣預報》片頭背景是中央氣象臺的大樓。
之所以選擇這個建筑物,最直接的考慮就是直觀,告訴大家天氣預報就是從這里“出來”的;而且當時的技術手段和思維模式都相對比較落后,也沒有“設計理念”這樣的概念,所以研發出來的三維動畫科技,剛開始也是在當年還算宏偉的這座九層大樓上小試牛刀。
2001~2009年版根據季節變換的片頭
2001~2009年版根據季節變換的片頭(4張)
1992年開始有了氣象衛星(FY-1極軌氣象衛星),于是衛星圍繞地球旋轉的動畫取代了中央氣象臺大樓。
后分別在1993年3月1日、1995年1月1日、1995年7月1日、1996年12月16日、1999年7月5日更換片頭。
2001年11月5日,天氣預報更換為根據季節變換的片頭。
2008年5月19日至2008年5月21日,因悼念汶川地震死難者,天氣預報片頭臨時更換為黑白色調“抗震救災眾志成城”片頭。至5月22日恢復正常片頭。在播報時取消小屏廣告和BGM,2010年4月21日天氣預報取消片頭曲,之后的哀悼日也在播報時取消小屏廣告和BGM。
2009年9月28日,因CCTV-1高清頻道開播,天氣預報更換片頭。
2020年7月18日,《天氣預報》片頭正式在電視播出版16:9,同時改版。

 
            
